
装甲型护卫舰作为前期核心防御单位,其装备策略需围绕生存能力与功能定位展开。该舰种基础血量超过1万,物理护甲减伤效果显著,但需注意武器单发伤害低于敌方护甲值时仅能造成10%基础伤害的破甲机制。优先强化装甲系统技术点,包括HP强化、导弹/鱼雷闪避率提升,同时适当分配点数至主武器伤害与暴击率以维持基础输出能力。装甲型护卫舰造价低廉且建造速度快,适合作为消耗型前排,但需避免过度投入高级武器模块导致性价比失衡。
由于基础型号主武器单发伤害仅25点,面对中后期舰船易出现输出疲软,建议搭配能量武器或高破甲值的实弹武器。若舰队缺乏防空能力,可保留其自带的SG-3308型近防火炮系统,但需注意被动防空机制仅在被攻击时触发。改装优先级为装甲系统>动力系统>武器系统,曲率引擎强化能提升战术机动性,但不应牺牲生存属性。
装甲型护卫舰通常承担主力舰队前排或高速骚扰舰队吸引火力,10艘满编仅占50指挥值,适合与高输出巡洋舰或驱逐舰混编。当敌方舰队以能量武器为主时,其物理护甲优势减弱,可替换为能量抗性更高的舰船。后期若获得奇美拉防御型或ST59战巡等高级前排,可逐步退役装甲型护卫舰,转为侦查或工程舰护航用途。
装甲系统建议优先点满HP强化与伤害抵抗,动力系统投入1-2点常速提升即可。武器系统仅需基础伤害加成,暴击与冷却缩减属于次级选项。洗点功能可随时重置调整,但前期资源紧张时应避免频繁改动。所有子型号共享蓝图等级与技能点,需统筹规划避免浪费。
实战中需结合采矿平台与前哨站缩短补给周期。其高维修效率特性适合持续消耗战,但需注意单场战斗损失超过6艘时金属消耗将显著增加。在PVP中可用于快速拆除敌方采矿平台,但需配合云海级突击舰提升攻城效率。若遭遇舰载机群,建议增援区域防空舰船弥补其单体防空缺陷。
该舰种作为过渡型装备仍具不可替代性,尤其在资源紧缺阶段能有效降低战损成本。合理运用其特性可平稳度过开拓期,并为后期舰队转型积累战术经验。